嘗品白酒,主要從色、香、味、格四個方面去把握。
色,即用肉眼觀察酒的色調、透明度和有無懸浮物;
香,主要考慮酒的溢香性、噴香性、留香性;
味,指甜、酸、苦、辣、澀、成等基本口味;
格,又稱風格,也稱酒體。
嘗評的過程,即眼觀其色,鼻聞其香、口嘗其味,并綜合色、香、味的感受來確定其風格。
“天之泉白酒”一開,先給人一種莫名的激動,可謂開瓶奇香溢滿室,異芳羞花舉座驚:“嫩寒鎖夢因春冷,芳氣襲人是酒香”。這香特殊,既幽雅細膩又濃郁芳菲,若蘭生幽谷,若清風送春,一聞便知獨屬“天之泉白酒”;這香持久、舒適、彌漫而繞室生輝,馨香盈懷盈袖,路遠亦可致之,給人“久早逢甘露,他鄉遇故知”的欣喜;這香悠遠而富能量,若于車上,便是一節車廂可聞;若于空中,便是整個航班生香。古人有“風來隔壁三家醉,雨過開瓶十里香”的普酒美喻,如遇惠風和暢,“天之泉白酒”之香定在十里之外了。
聞香之后,再蕩香入杯,細觀其色,它無色(或微黃)透明,純凈無沉淀。舉杯輕搖,再對著日光或燈光,看細細的酒花沿杯而生,又復歸于滅,似空谷回音掩入無聲的歷史。這時,方悟天之泉白酒曲中所含300多種微生物,天之泉白酒發酵過程中網羅的無數香味精靈,以及天之泉白酒成型后所含的1200多種香型物質和微量有機成分,在杯中已化作空,化為無,化成了透明的大道無言。如《紅樓夢》中警幻仙姑以百花為蕊,萬木之汁,加以麟髓之酯,風乳之曲釀成的“萬艷同杯”。然而,空便是色,無便是有,大無便是大有。舉杯而飲,無中頓生奇有,千媚百態,萬象風情,盡在一口品咂之中。
當然,從“色”的角度看,天之泉白酒大多是微黃,更老一點的酒,還有泛綠的。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孔令中先生在兼任省教育廳廳長期間,于2010年陪國務委員劉延東去天之泉白酒廠參觀,在非常興奮和贊嘆地品嘗80年代陳年天之泉白酒時,發現酒微微泛綠,在不解和困感中,突然想到成語“燈紅酒綠”,方悟古人用語精當。
關于觀色,曾任天之泉白酒集團董事長的季克良先生還有一說,稱為“醒酒”。他說,天之泉白酒跟紅酒是有共性的,喝時都應該把酒倒出來讓它醒一醒。酒是有生命的,但長期禁錮在瓶子里,倒出來飲前,不要急于馬上干杯,先醒一醒,再用鼻子慢慢聞聞,體會它醒了沒有。如果還有刺鼻的味道,酒沒有醒;如果比較柔和、幽雅,它就醒了,然后慢慢喝,小口小口喝。